----尝试解读我命题的一组同题诗歌《腊月初三》
一,“就当是引子吧”
当传说中的诗歌艺术之神阿波罗,因率真和直言的优秀品质而被厄洛斯的阴谋和金箭射中,诗歌的疼痛就被注定。而千百年来的创作传承和作品流传,更多的是达芙妮式的欲语还休和扭捏躲闪,我不得不说,我的诗歌前辈和诗人兄弟们,在烙印深深的创作过程中,有太多的笔触被体制绞杀,有太多的悲悯让物欲诱惑,有太多的砥砺和思考,却不敢高声呐喊。还有一些所谓诗人们,在平仄韵律、朦胧红专的游戏层面上,一边才美外现满足虚荣,一边又功力至上的谋取着稻梁声色。诗歌,在一些自诩诗人的笔下,已经彻底摒弃掉言说责任和社会功能,也抛弃掉最后的社会良知,时至今日,终于沦落成一门貌似高贵和优秀的行为艺术了。
因此,尝试命题并尝试解读,是一个冒险。于纯粹意义的诗歌而言,命题和解读都是专业诗人和诗评家门的事情,作为诗歌的一个部落,和这个部落里的孩子,我除了对诗歌本身的思考,就是对这个部落里,我耳熟能详、亲如同出的诗人兄弟们的认知,因此,对于这次冒险,我只当成一次有趣的经历和体验,同题沙龙不是新鲜事物,但承德诗歌作为一个部落,却自有特色。我必须属于这个部落并极力靠近,就像一只流浪的脚步靠近宙斯,就像一个饥渴的鳏夫靠近爱情。
二,解读还没开始,我只是简要节说:这是被把玩的力量
我所认识并熟知的诗人们竟如此的平凡生动,他们都在各个行业里捧着各自的饭碗,----都是饮食男女,同样烟火人间。却都不约而同的用飞蛾扑火的姿态,把已经沦落到“可有可无”的文学地位的诗歌,作为精神的父亲,甘愿用一种纯粹而折服的身姿,去做诗歌的拥趸,这很有趣,也很倜傥,包括这次同题的倡导者罗世红。
罗的才思极具典型,我和罗的交往纯粹是源于知遇。这样说有点牵强,或者换个说法,是相互知遇。开始打动我的不是罗世红的诗歌,而是他的一篇散文《15°的坡度》,短短2000字,不仅能瞧得出案头功夫的笃实厚积、更能体现出一个文者的悲悯和良知。然后读他的诗歌,读他的黑沟门,读他的“一块铁在地上奔跑”,直到酒酣耳热,拿着牙签命题。
这期由我的命题的《腊月初三》,罗的文本依旧不出他一贯的风格左右,--温情脉脉却理性疼痛的主题,你能说诗人不温情么,除了永远笑眯眯的小眼睛,就是厚道仗义的为人处事,当然这是罗做人的标准,他还用这个标准去做广告,去养家,养他年脉的父母、养他可爱的妻儿,这不是诗歌的范畴,暂不述。
可谁说诗歌的标准与这些元素无关?瞧,诗人在腊月初三这天,抽出一块“骨质疏松的骨头”,放在火上慢慢的炖,炖什么呢?诗人接着说,这块骨头也和诗人一样,有了妻儿老小,有了膝前灯下,这不仅仅是沉甸甸的岁月愁,还是“年”的味道,也就是年轮的味道。腊月初三,是365个日子里的普通一天。365个日子圈成一道年轮,腊月初三在诗人的眼睛里,成了年伦上的一个点,这样用笔很奢侈,诗人于心不忍:我不能把他独立出来|一块单纯的骨头|老骨头|这样我会愧对整个身体|。诗人对岁月和膝前的敬重与愧疚昭然纸上,一种反哺殷殷的赤子情怀暴露无遗。接着,诗人的眼光和笔触豁然一转:如果年少的你已经把他抽出|浪费或者享用|那么就让我补上吧|让这一年不会因为我而丢失什么|。这样的转折不仅文笔干净漂亮,更是点睛了所有的铺垫,原来在诗人眼里,不仅有一圈圈铺满年轮的父母膝前,还有醉心可爱的妻儿灯下。一个中流砥柱的中年男人形象跃然纸上,轮廓清晰、骨骼硬朗、脉络井然。
与罗的文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,是来自都江堰的古偃文君,文君人清秀,性活泼。文君眼中的腊月初三,是一只煮熟的红彤彤的螃蟹,是来自鄱阳湖的“横行而来的绅士”:在那些蒸啊煮啊的日子里,将一溜的岁月|爆炒的喜上眉梢|。腊月初三这天,诗人文君“暗自坚守,在最洁净的一偶”,读、想、复制一些说与不说都在情理之中的承诺。这样的文本除了诗人本身特有的细腻喜庆,还有行文一贯的浪漫和唯美,文君眼中的腊月初三,是一脉蒸丰煮硕的温情,可是这脉温情,依旧不可躲闪的涵盖了生老病死,当然不可缺少的寒冷孤寂。
然后笔锋一转:年至腊月,遥向北方|抓周的宴席上,大闸蟹就会|红彤彤的爬上来|爬满我幸福的生活|。这样聪明而巧妙地运笔结束,使整个文本结构匀称,意象丰满,既缓解了疼痛,又强调了风格。
相比较罗和文君的诗歌,诗人晨笛和齐宗地的《腊月初三》文本,则充满哲学、睿智和思辨。这同样很有趣。从晨笛“麦尖上沉睡的星光”,到宗弟的“经年的叶子,轻轻地滑过水面”这些都是在夜里最安静的事物,却在整个诗歌文本里熠熠生辉,不仅立意新颖独特,而且叙事文笔稳健。
我很惊异的看到,两个诗人一官员一教师,对《腊月初三》这组命题的把玩和体验竟有惊人的相似:浮肿来自不久前降落的大雪|春天的梦被我安放在那里|(晨笛文本),诗人的眼睛浮肿了,源于一场大雪,诗人一身单衣,崎岖着,陡峭着,从来倒去,任凭溜冰的孩子穿过身体,这是成长的疼痛?还是年轻的思绪?这是一个极具思辨的大命题,更是对岁月,对人性的高层次思考,尽管蹒跚,尽管吃力,但是诗人毕竟有的放矢,终于把“春天的梦”安放在那里,--不久前的大雪、麦尖上的星光,和星光上的爱情。
宗弟的腊月初三,是一个具体的日子,---2010年的1月17日。这很有味道,着眼点也很睿智,贯穿这个日子的,是“花不在、雨不在、你窗前的燕子不在”于是诗人“闭目独坐,与影子对饮”,饮酒是过程,这是宗弟的思维惯性,他似乎一贯用一种巧妙而深刻的意向阐释过程:生命的过程、规律的过程、过程的过程、以及一些虚无的、现实的、刚烈的、柔弱的过程,这不是偶然,以我对宗弟本人的了解,这是性格使然,是必然。---他总是那么充满智慧的做人做事,包括作诗。
去年的今天 已经很难复原为往事
有多少能够成为记忆中的细节
我不知道 那些试图不朽的墓碑上
几个汉字 孤单 生硬 少得可怜
注定有一个幸福的人 他可以享用
卒年:某年某月某日 农历腊月初三
这就是宗弟的智慧,和作为用智慧阐释过程的证据。宗弟的聪明,大抵如此。试图不朽的墓碑、生硬可怜的汉字,与“经年的叶子滑过冰面”,对照成一幅沉闷压抑的映像,可以是银河耿耿,可以是玉露泠泠,可以是微风不动,可以是泪水无声,诗人闭眼冥思,让自己温暖起来,让天亮起来。如果说晨笛诗歌是年轻的张力,那么宗弟就要老道的多,始于经验,结于惯性,一贯的冷凝和纠结,不急不缓,稳稳当当。
而著名诗人闽山的腊月初三则充满抵抗和控诉,这也合乎闽山文本的一贯脉络,从“比钱黑的是煤,比煤黑的,是煤老板的心”开始,我对闽山文本的关注和解读,似乎多了一层本源的注解,闽山是农家长大的穷家子,一路打拼一路经营,苦辣酸甜的四十年光景,闽山赚了钱,更软了心,或许这颗心从来就柔软,象母亲亲手包的粽子,解绳剥开,温软适口,一种情意浓浓的甘甜香溢。
一串脚印也在平淡淡的日子里
放弃了立场变得模模糊糊
我静下心但我无法收拾眼泪
我的脚印里住满了铜钱
还在把叮叮当当的岁月
当做歌声四处传唱
还有:
我不知道是谁的摇钱树
谁才是我今生的聚宝盆
年关将近我身无分文
因此上,闽山的这组腊月初三,像极了草根代言,通透朴实的言辞和原本就在的良知,让一副生动真实的民生画面鲜活疼痛,贯透肺腑、荡气回肠。
无独有偶,一个我素未谋面的年轻才俊朱长胜,群聊几次,我发现这个兄弟温雅拘谨,岸然正经,这是诗人长胜给我的唯一的一点轮廓。直到读他的《腊月初三》。
不知曾有多少人
将自己放置在所选好的方位上
趴在城市的脊背间,吞噬着每一片忧伤
快,挺起我们坚实的胸膛
怀揣着那撮甜蜜和倔强
勇敢的前行,来迎接暴风雨吧
同样贯彻肺腑,同样荡气回肠,却更加迫切,更加倔强,诗人们的拷问和呐喊,饱含张性和理据,一股股生生不息的哀愁和无奈,一揽子汹涌执着的力量和思潮,不仅让人热血沸腾,更充满辩驳和渴望。
而小雷老师的诗歌总是充满厚朴凝重的草原味道,他的腊月初三,和他们这一代人一样,似乎只有责任和付出,才是年的味道。他们安逸踏实,他们追索等待,哪怕是一点简单的希冀,也充满理性和伦理。就像酒,就像钻石,就像一颗可以依靠休憩的大树,于风雨之外,却成竹于胸。
与之对应的,则是薛梅的生命之痛,以及面对生命中某个不堪而泥泞的阶段,她的腊月初三用反比,如蝉噪林俞静,鸟鸣山更幽。
腊月,其实是我祖母的名字
绣花的袄,对襟的盘扣,像一扇窗花
红艳艳的开着,荡漾在秋千的笑
脆盈盈地冲破云里雾里,从静夜传来
笨小孩,守住这扇窗吧,照进现实
照进梦想,记住这些名字吧
一一记住,他们来过,他们爱着
但哪一片都不是我的立足之地
我只想化为轻烟,把骨灰撒在这条河流里
看心爱的灯火,以及周游的越野车
诗人借助腊月初三这个在普通不过的日子,在时间的腾挪中,祖母、我、和笨小孩三者之间,貌似是前世、今生、与来世。难于割舍、血脉相连却又若即若离。诗人对与一条河流的醉,恰是情感之流的笃定与忠诚,薛梅是透明的,也是固执的,不祈求一块世俗的立足,她只愿在自我的心灵做蝴蝶飞舞。一种现实的缺憾和骨子里的清高,让人爱怜丛生,不忍释手。
我接到的《腊月初三》的21组诗歌中,杨秀石老师的文本最独特:
忘记是很逼迫的
修炼有缘往生。
开始的这句题记,就把一组对立、矛盾而又统一的意向平铺给我们,凝练而幽怨。接着诗人平铺直叙的说:“是春天的荷尔蒙过剩”,却原来,是吟诗的时候水喝多了,以至于仿佛遇见了“鬼打墙”。这组意向绝非空穴来风,是诗人广袤的胸襟和些许的惆怅,在不甘岁月流走的心境里对撞的结果。满含智慧,禅机重重。
最后,诗人的一句很有趣:“腊月初三,不能悲观,抓住一个,搞定一个”这样的结尾不免让人哑然失笑,不仅生动有趣,足见诗人满腹沧桑中积淀下来的笃定、淡然、和智慧。
粗读以上诗歌文本,似乎是力量与思潮的感召,我在醉心感受和沉溺其中的瞬间,仿佛是一场灵魂的盛宴。我的诗人兄弟们,在腊月初三的这个普通日子里,思绪飞扬,寂寞搁浅,万千才思如水东流,生发出千千万万的芳草和鱼群,让我贪恋其中,不能自拔,无法离去。
这就是力量么?被把玩的诗歌的力量么?
三,真的不会解读,虽然疼痛依旧,但我更愿意说成是:这瓣瓣心香,都是被揉碎的心伤。
花开花落,花落花开。让人神思飘渺、旖旎遐想的唯美事物,当然是女人们曼妙的身姿和迷离的心境,我们渴望解读和靠近,更愿意真实拥有和揽其入怀,男人们总想拈花一笑万山横,女人们却总是矜持羞涩,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情爱论理,精粹而传统,纯粹而主流。
那么诗人们呢?比如我们的清河凌子、和灵子的腊月初三呢?
人间的爱,真的需要跑出人间才看得到?
我神往那个虚无的世界
在那儿我们最小的愿望得到满足
我不再是月光和露珠
星星帮我回答了所有的提问:
我是你所爱的人,你将永远爱的人
试探吧,当你逼近我全部的思想
我不期待,不逃避
我的花蕊将幸福地忍受你刺穿的痛苦
我不禁击节而赞,玲子清秀美丽的外表下,竟如此的火热驰骋:我是你所爱的人,也是索爱的人,且永远,来吧,请逼近我全部的思想。。。
诗人的笔触如此大胆不羁,以至于为了一个让人战栗的幸福,不惜被痛苦的刺穿。而诗人的求索又是如此火热,为了梦境中的人间的真爱,居然神往和泡出人间,不惜神游于虚无的世界。
依依却相对要含蓄、理性的多。我们的诗人依依,仅仅是动用了整个冬天的雪,动用一整个冬季的风,吹走和掩盖一些浮世下的阴霾。要还原一个真相,那就是对“你”的所有记忆和全部相守。和依依同行的,是诗人热河水灵灵,她用清新隽永的文笔和诗句告诉我们,再等90天,三月三,花儿也红了,柳儿也绿了,心情,也好了。
而诗人文春,则和她的“开锁”表哥一道,把一曲和岁月有关的亲情之歌,唱的委婉荡漾,连同她78岁母亲的慈心舔犊,以及诗人自己对亲人们如雨打芭蕉般的深刻爱恋,阐释的如泣如诉,安详而忧伤。
诗人新月的文本节奏合理,张弛有节。故意把一个“凌乱的意象”抛给“煮酒的红炉”当做是“隔了前夜的雪和弥天的谎言”似是诉说,似是惊醒,似是告诫,一肚子的小女子情长,又充满了少年无羁无畏的青春风采。
青衣是承德诗歌部落里最独特、最善于立意的女诗人之一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获奖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独特的构思和呼之欲出的血泪,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不甘于命运的强者的诉求。而这首腊月初三,诗人的笔触满含总结和回望的味道,然后回归。
在这之前 我和他们一样
为了能更好的安睡
一直试图得到更多
这些愚蠢的人啊
都忙着作茧自缚的人
期待着结一张更大的网
我要从那里跨过去
一二三 走三步
跨过那个叫做大寒的日子
在一个红灯漫挂的黄昏
回归温暖的村庄
青衣这首,继承了她一贯的生命思考。内敛,而慧性。这首诗中欲望像大雪一样铺盖而来,大过天地,大过人心,所获却是一种没有分量的轻和冷,赤裸,以及撕裂,让人惊心、拷问。所以,这一个大寒的时间刻度,怎是一种心灵的归属以及期待啊:红灯满挂、温暖的村庄、给了我们永恒的人性温暖。
如果青衣的腊月初三是一片冷静内敛的云彩,那么诗人朱春惠“非屠既宰、终于捣鼓出来”的腊月初三,则生机盎然:文本中气象万千,层林尽染,既有酒肉之徒的丑态百出,又有“搔首弄姿,雪中深深得一吻”;既有前四期的归纳总结,又有新命题的建议谏言,可谓林总囊括,万语千言,以笔者对诗人春惠姐了解和对诗歌文本的阅读,这首“鼓捣”出来的腊月初三,是诗人春惠情感冲撞和某些情愫失衡的绝好宣泄,聪明而大气,睿智而勤奋。
而诗人糖果的腊月初三过的风生水起,诗歌有着淡淡的茶香,宛若滚开的水冲入透明的杯,翻滚的叶子、沸腾的香气,扑面而来。让你把所有的疼痛眷恋都抛掷脑后,除了让你对过去岁月除了思念,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畅想。整组诗歌风格新颖,运笔古典,才情锦绣。
这一组女诗人的诗歌文本,可谓争奇斗艳,各具旖旎。虽可一气通读,却不可一并论之,她们对文本和诗歌的本身的把握都极具张性,甚至是魅惑和诡异,于内涵上,巧夺蹊径不扎堆,从外延上,各持匠心不起腻。
这七组诗歌确是同一种心境,那就是面对疼痛的坦然和承担,试图澄清和还原一个纯净污染的自己,他们向一个个走过浮华尘世而依旧洁白的圣徒修女,因为经历和感受,让她们自有胸怀和境界,---晴朗如月,皎皎照人。
写到这里,嘴里的香烟正氤氲袅袅,案头上一杯百合正悄悄绽放,在香烟的浓烈和百合的清香中,我似乎看到一张张美丽深刻的脸,或年少纯真,或镂刻了沧桑,我的才情锦绣的诗人姐妹们啊,这些珠玑娓娓的诗句,可是你们揉碎的心伤?
四、凌乱浅薄憔悴大半天,烟抽无数,午饭未吃。借题发挥,解读刚刚开始。
不知谁说:无痛不是诗,深以为然。只是诗歌的疼痛归属尚需界定,纵观诗歌在文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边缘化地位,可以管窥到诗歌社会功能的缺失和流放,诗歌王子的桂冠,已经被闲言碎语和章法流派们玷污的面目全非,功利者在讴歌,思考者在沉默,仗义而率真的阿波罗,正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,一次又一次被阴谋和毒汁淫浸蒙羞,我的诗人兄弟们,你们的文才锦绣的诗句里,何时能有责任和功能的字眼,让百文之王的诗歌的犀利,穿透世俗混乱的云雾?能不能少一些人情事故?让纵身一跳的屈子之魂,在你们的笔下复活?
附诗:
曲曲赞歌响云霄
滴滴浊泪扮妖娆
乱字三千事无补,
---干嚎。
-----全文完。
